博乐棋牌论坛-博乐棋牌邀请码
中新网厦门12月9日电 (记者 杨伏山)福建省首个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在厦门揭牌成立。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成立。中新网记者杨伏山 摄
由建发合诚(603909)发起成立的该技术研究中心,由国内钢结构知名专家共14人组成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建发合诚、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路桥百城”)三方共建,旨在推动中国钢结构技术对国际一流水准的追赶与超越,助力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周绪红教授,建发合诚副董事长黄和宾共同为该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据介绍,该技术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特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及相关基础设施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整合了国内外钢结构及桥梁领域的产学研顶尖力量。
钢结构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已逐渐成为现代桥梁、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主要结构形式,在越来越多的新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大量在役的工程项目面临结构“老龄化”与服役条件恶化的挑战,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亟待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
两者都对与之相配套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NDT&E)产生迫切的市场需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抢占相关市场,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推出各类行动与计划。
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中国在钢结构领域的相关技术已经取得飞速发展,但在创新设计理念、耐久性、高性能材料、软件、装备、标准规范、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制约了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在钢结构的在役检测、健康监测、状态评估、安全评价、资产管理、智能化维护管养一体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装备、新的管理软件的研发以及专业人员培养和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呼应了中国特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结构等钢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的市场需求,也顺应了钢结构“全寿命周期建管养测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潮流。
其中,作为发起方、负责中心日常运作的建发合诚,近年来在钢结构检测方面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特别是翔安大桥、龙岩大桥、厦门新体育中心等项目,树立了“合诚检测”的品牌形象。
第一共建方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工程专家周绪红团队提供技术与科研支持;第二共建方路桥百城作为厦门市属工程投资与建设平台,负责厦门市已建与将要建设的一大批重大钢结构工程项目的代建与管理工作。
据透露,该技术研究中心的目标是结合重大工程项目逐步打造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完)
中新网哈尔滨12月9日电 (彭博 记者 王妮娜)8日晚,在哈国际友人联谊暨《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观影交流活动在哈尔滨市举行,现场几十名在哈尔滨生活的外国友人观看了原居住在哈尔滨及其后代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纪录片,同时,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畅谈了他们在哈尔滨的生活。
在哈尔滨生活的国际友人一起观看纪录片。彭博 摄
哈尔滨是一座典型的国际化移民城市,上个世纪初,这里曾有近40个国家的20多万外国侨民在哈尔滨市工作和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外国侨民才大批回国定居。目前,当年在哈尔滨出生或生活过的外国侨民散落在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始终把哈尔滨当做自己的家乡,并成立了“老哈尔滨人”协会和俱乐部,来保存这段历史记忆。
国际友人在一起畅谈在哈尔滨的生活。王妮娜 摄
当天播放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是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于2023年5月启动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世界原居哈尔滨人全球拍摄活动计划拍摄的视频,他们通过走访、交流、拍摄俄罗斯、美国、波兰等国的原居哈尔滨人及其后代,以原居哈尔滨人视角,回顾外侨在第二故乡的所观所感所念,讲述特有的哈尔滨国际外侨故事,形成活动专题报道。该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保护抢救、整理活化哈尔滨市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外侨历史文化资源。
“哈尔滨市摄制组远赴波兰、拉脱维亚拍摄,现《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波兰篇上、中集)已经完成后期制作。我们邀请在哈尔滨的国际友人共同观影交流,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友谊,共同讲好哈尔滨故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曹儒说。
白文龙一家。王妮娜 摄
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已经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半,他说,哈尔滨非常有艺术和文化气息,像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和很多博物馆,他都很喜欢,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他每年都会去,“哈尔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它比较像欧洲的城市,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安东尼奥说,而且他还十分热爱东北的大米饭和东北菜,“来哈尔滨之前从来没吃过大米饭,现在每顿都要吃一整碗,很香”。
在哈尔滨生活了21年的白文龙是美国人,他和妻子也是在哈尔滨认识并结婚的,如今他们已有了两个儿子。现在,他已是一个“哈尔滨通”,周末喜欢到具有老哈尔滨生活氛围浓郁的道外区巴洛克街区“串胡同”,看那里的市井烟火气,他说,他非常喜欢哈尔滨,东北的“铁锅炖”、“锅包肉”、“地三鲜”,每一样东北菜他都爱。(完)